(来源:西宁城市管理)
工作动态

市城管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立足城市管理主责主业,创新工作机制、践行生态保护、提升服务标准、强化工作举措,带领全市城管环卫部门切实落实精细治理服务举措,城市环境卫生更加清洁,市容秩序不断改善,擦亮城市清洁底色,亮出“干净”这张城市名片,为建设美丽幸福大西宁贡献城管力量。
制度先行 改革创新促进发展提升
完善建立市容市貌标准体系。以市容环境卫生提质升级为目标,委托专业机构编制了《西宁市店招店牌设置导则》《西宁市商业户外宣传活动规划指引》《西宁市大型LED显示屏管理规范》《西宁市户外广告设置指引》《西宁市环卫工人着装规范》《西宁市公厕管理与服务标准》六项工作标准指引规范,与市委宣传部联合印发《关于进一步规范城市户外公益宣传广告设置管理工作的通知》,为精细化、标准化管理户外广告、店招店牌、环卫作业人员着装、公共厕所提供标准依据和政策支撑。
建立“环境卫生清洁指数”。率先在西北地区建立了以城区、园区、街道办事处(镇)地理管辖区域为单位的环境卫生评价指数,每季度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采取现场考察和居民满意度调查等方式,对全市30个街道办事处(镇)的环境卫生进行测评。测评情况通过媒体在一定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公布,接受人民监督,达到以评促改,以评促建的效果,以“清洁指数”反映“民生指数”、换取“发展指数”。
深化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。制定《环卫作业市场化改革方案》,通过政府购买服务、市场化引导等方式,加快环卫作业市场化进程。制定本市环卫作业定额标准,为环卫作业市场化提供参照。组织城区完成了凤凰山路跨区域清扫保洁作业招投标工作。目前,全市共有59家市场主体参与环卫工作,全市实现市场化保洁的道路面积达1342.69万平方米,公共区域环卫作业市场化率达到43.8%。
生态优先 综合施策治理城市垃圾
加快实施垃圾综合治理项目。高标准实施城北区刘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,启动尹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封场项目和渗滤液处理设施建设项目,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90万元。启动城东区曹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,积极协调市湟投公司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、粪便无害化处理厂迁建项目,督导推进餐厨垃圾处理厂搬迁扩建项目,全力构建“焚烧发电为主、应急填埋为辅”的生活垃圾处理体系。
精准实施垃圾收运处置全过程监管。注重细节、抓在日常,优化垃圾收运处置服务,81条垃圾收运线路,覆盖大街小巷保证收运无死角。“白+黑”“5+2”全程跟踪督导张家湾水槽沟、尹家沟生活垃圾填埋场和餐厨垃圾收运处置作业,督促责任企业规范作业,加强“水”“气”“土”指标监测,坚决预防垃圾填埋场、餐厨垃圾处理厂对周边环境的影响,确保各类垃圾流向清晰、数据准确,杜绝“臭味扰民”。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%。
强力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扩面提标。年初开始在全市12个小区开展生活垃圾“强制干湿分离”试点工作,由城管、街道、社区、物业等组成督导人员,在投放站点现场督导居民分类投放。通过“入户宣传”“撤桶并站”“桶边督导”“定时定点”等措施,试点小区居民垃圾分类知晓率达95%以上,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70%以上,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。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研究确定“以街道社区为单元,推进生活垃圾强制干湿分离片区建设”的思路,选择城中区解放路社区的43个小区整体推进示范片区建设,不断推动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扩面提质。2021年全市新增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小区300个、居民户6.5万户,分类居民小区覆盖率由2020年的35%增至50%;新增智能回收箱350组、分类收集设施1.5万组,投放各类指示牌、宣传栏等1.8万块。
巩固提升 精细服务扮靓环境卫生
综合整治道路城乡环境卫生。开展全市道路交通沿线生活垃圾排查整治工作,排查国省道196公里、县乡道3009公里,发现并整改道路沿线环境卫生问题880处。制定《西宁市打造高原“洁净”城市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三年行动方案》,聚焦城乡环境卫生治理发展不平衡的问题,提出“三项机制、六大整治、一条主线”的整治思路,明确32项重点任务,高位协调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,切实解决城乡环境卫生突出问题。
实施“全城大清洗大清扫”行动。结合季节特点集中开展“全城大清洗大清扫”活动5次,城管系统全员出动,动员沿街“门前六包”责任人共同参与,采取“机械化清洗+人工冲洗”模式,对城区110条主次干道的50余万平方米路面、18余万米护栏、1万余个公交站亭和标识标牌等进行循环清洗,城市整体环境卫生持续清洁,赢得游客和市民“点赞”。

实施“旅游旺季环境综合整治”行动。利用城市管理智慧平台、无人机航拍等手段,以道路交通沿线为重点,同时辐射旅游景区、重要河流、水库、河道、城乡结合部、集镇、铁路沿线、集贸市场、城市基础设施等11个方面,涉及铁路支线3条,国省道7条196公里,县乡道172条3009公里,主要河流5条,水库18个,旅游景点37个,各类市场95座,现场督办整改问题7700余件,销号整改问题1130处(其中铁路沿线环境安全问题307处),有力维护了旅游城市形象品位。
立体整治 多措并举规范市容秩序
净化城市“空间立面”。依法整治擅自设置、妨碍交通市容、存在安全隐患、设置期满的户外广告和废弃的店招标牌支架,拆除公益广告设施55697块,商业广告设施241块(其中楼顶大字88处),全面排查拆除“一店多招”,清洗、粉饰临街建(构)筑物立面,整修临街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,还原建(构)筑物“轮廓线”,净化城市“天际线”。
“绣花功夫”整治背街小巷。聚焦背街小巷设施不配套、垃圾乱堆乱倒等问题,印发《西宁市城区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方案》,制定《西宁市主城区背街小巷市容环境卫生提升管理导则》,明确7大类36项背街小巷管理标准。在10条背街小巷开展综合整治试点,下足“绣花功夫”,治理“顽瘴痼疾”,“地毯式”排查清理屋顶垃圾、沿街乱堆放,粉饰墙面36000余平方米,清理“蜘蛛网”线缆3410米。
专项行动管控不文明行为。制定《西宁市车容车貌整治提升行动方案》,联合公安、交通等部门加强“车容车貌”治理,督促“净车”上路。出拳治理“车窗抛物”,全年纠正处罚2300余起(次),受理市民举报127起,通过媒体、公众号等曝光91起,行政处罚33人(次)、罚款16500元。全面落实“14小时执法”“步行巡查执法”制度,定期开展建筑垃圾、餐厨垃圾、户外广告、垃圾分类、不文明行为等专项执法,全面行使158项处罚权,查处违反城市管理法规规章行为1.6万余人(次)。